需求是有生命周期的。这里的需求指的是顾客对特定产品和服务的具体愿望和要求,而非抽象性、原则性的基本需要。从宏观和动态的角度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总有一些需求或慢或快地衰退直至消亡,而另外一些新的需求不断萌生和成长。
古代的青年男女谈恋爱,往往需要鱼雁传情;到了20世纪,主要的沟通方式则变成了电话(马季的著名相声《打电话》就是讽刺一个年轻人黏糊、没完没了打电话谈恋爱的);现在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即时的情感交流。我国作为一个变化中的新兴市场,新需求产生的速度比以往明显加快,新需求的种类和形态正在增多。这是新兴市场最令人兴奋的机会所在。
新的需求为何会出现和成长?从本质上说,是因为一些决定需求的条件和变量发生了变化:
第一,消费者无论哪个层面在收入提高之后,都会产生出新的需求。总的来说,恩格尔系数降低后,人们会对文化、娱乐、教育、旅游等产品和服务产生新的愿望和要求。以旅游为例,现在少数高收入者时聚的旅游项目是登上南极,和企鹅合影。估计再有两三年,南极旅游将不再时髦,高收人者最向往的可能变成太空旅行。20年前,人们会有这种想法吗?即使有,也被视为天方夜谭。
第二,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基于族群的新需求。以收入、职业、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价值观、情感方式、审美倾向等为划分标志,现代社会出现了多种具有共同需求偏好的人群(我国港台地区通常称作族群),如波波(BoBo)族、奔弃族、悠客族、SOHO族等。它们的外延和内涵未必很清晰,有的带有娱乐成分,并不是严谨、准确的社会学概念,但具有一定的需求特质。新的人群会有一些属于自已的或打上鲜明族群印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产生一些新的需求一一它们较多地出现在具有情感、审美色彩的消费领域。拿中产阶层来说,正是由于他们普遍存在焦虑,才有了对心灵鸡汤通俗哲学的需求;由于他们对社会流动充满渴望,才会对各类新的子女教育项目趋之若鹜。城市中的文艺青年正是有了“刻奇”(kitsch,大体上与“矫情”同义)心理,才会追逐新的格调。而生活在都市边缘的杀马特(smart)则是网络上各种新奇体验的催生者和追捧者。没有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直播,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网红。
第三,技术进步导致新的需求替代原有需求。技术的进步一直在推动现有产品功能的提升和改善,同日时激发、创造新的需求。事实上所谓新的需求,大多数都是对已有需求的替代和超越。例如,人们对汽车一直有节能、环保保的要求,而当技术进步使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等)具有功能优越、品质可靠、电池安全、续航超长、成本可行等优点之后,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就会替代对传统汽车的需求在此,我们可以列出一些已发生的新的需求替代和超越原有需求的例子:飞机一一马车、互联网一书信、液晶电视机一普通电视机、电子书一一纸质书等(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替代并非指完全取代,更常见的情形是一定程度的替代或一定情境下的替代),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引发一系列新旧需求的交替;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混合现实技术(MR)的应用,会使我们产生新的视听体验愿望。此外,从理论上说,技术进步既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条件,也改变我们自身,因此,它或许会帮助我们实现有些想都没想过的新需求。
第四,信息环境和文化环境变化引发新的需求。作为新兴市场,首先,外部信息输入会导致新的模仿性需求产生。改革开放之前,国门未开,绝大多数年轻人不知摇滚乐为何物;而现在已有不少都市青年对国际乐坛上的摇滚音乐及音乐人等如数家珍。其次,作为对现代化、西方化的一种反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一些似乎消失已久的文化传统正慢慢恢复,一些蕴涵文化传统的新需求又开始出现,比如很多人热衷国学、迷恋茶道,追求中国式养生,喜欢有中国古代韵味的家居环境等,这既是千年古国民族自尊心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人在西方消费文化大潮下对本土文化根源的寻找和回归,当然,其中也混杂着愚昧、浮躁、虚妄以及一些民族劣根性的死灰复燃。总的来说,当今的需求态势亦中亦外、亦古亦今;在多元、斑杂、动态的文化及信息背景下,不少与之相关的新需求形态各异且此起彼伏。
以上四个因素引发新的需求,往往需要以网站建设营销为中介和杠杆。换言之,营销的作用之一就是把隐于水面之下的新的需求水流激发和疏导出来。企业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就能获得先机。新的需求出现并替代原有需求,从动态角度看,则是基于基本需求的具体形态和内涵的变化和迭代。同样一种愿望和要求,在不同的时空下往往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意思。在未来10~20年间,中国市场的新兴需求主要源于三大主体:新生代(城市90后、00后)、中产阶级和银发族(老年人)
>>> 查看《现如今新的需求已经出现》更多相关资讯 <<<
本文地址:http://mb.niuqikeji.com/news/html/2890.html